外交特考差分優惠專案
外交特考命題大綱
國際關係與近代外交史
考試類科 |
外交領事人員 |
|||
專業知識及核心能力 |
一、了解國際關係理論。 二、了解當前國際政經重要情勢、大國互動及對我國影響。 三、了解美、歐、俄、東亞等國家或區域組織之對外關係與政策,及其對我國影響。 四、了解各國際組織的運作情況及國際整合趨勢。 五、應具備國際情勢分析與研判能力。 六、了解近代國際關係的演變歷程,掌握當代國際外交局勢。 七、了解西洋國際外交體系的發展與變遷歷程。 八、了解清末及中華民國外交局勢的發展歷程。 九、增進對當前中華民國外交處境的理解。 十、培養對外工作之宏觀視野,增進研析及制訂外交政策之能力。 |
|||
命 題 大 綱 |
||||
國際關係 一、國際關係理論 (一)國際關係研究學派與理論觀點 (二)現階段國際關係特質 二、外交政策 (一)外交決策的參與者、制定過程與影響因素 (二)美、歐、俄、東亞等重要國家的對外政策及對我國之影響 三、國際衝突和國際安全 (一)國際衝突的緣起、預防與解決 (二)國際衝突與危機處理 (三)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(含恐怖主義) 四、國際政治經濟與國際整合 (一)國際政治經濟理論 (二)國際整合理論 (三)歐盟、亞太經合會(APEC)、G20、東協 (四)區域經濟整合及國際經濟情勢:WTO、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(TPP)、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(RCEP)、東協+N自由貿易區等 五、國際組織與新興國際議題 (一)國際政府組織 (二)國際非政府組織 (三)我國參與國際社會的限制與展望 六、區域國際關係 (一)美「中」競合與美「中」臺關係 (二)東北亞及東南亞政經局勢 (三)歐盟對外關係 (四)中東、北非及拉美情勢與民主化發展 |
||||
近代外交史 一、清末及中華民國外交史部分:1840-1991 年 (一)清末外交史 1.兩次鴉片戰爭期間之中外交涉 2.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與自強運動期間之中外交涉 3.甲午戰爭、乙未割台與東亞國際局勢的變化 4.瓜分危機、門戶開放與清末新政時期之中外交涉 (二)中華民國外交史—大陸時期 1.民國建立與北洋政府時期之中外交涉 2.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之中外交涉 3.日本侵華及抗戰時期之中外交涉 4.國共內戰時期之中外交涉 (三)中華民國外交史—遷台後時期 1.遷台初期、韓戰及兩次台海危機時期之外交 2.聯合國與中華民國外交 3.退出聯合國、與美國斷交及外交困境 4.務實外交的推展 5.有關台灣地位重要會議及文件:開羅會議、波茨坦會議、日本降伏文書、舊金山和約 及中日和約等。 二、西洋外交史部分:1815-1991 年 1.維也納會議召開的背景、意義及其建制對近代西洋外交史的影響、歐洲協商的成因與 終結 2.意識型態(包括民族主義、自由主義、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)對國際外交的作用 3.美英法德俄奧義日等國達成國家統一和現代化、並運用外交成為世界強權的過程 (二)1914-1945年 1.兩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與戰時外交 2.凡爾賽體系—華盛頓體系的創建與發展 (三)1945-1991年 1.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體系的建立 2.美蘇冷戰的發展與對世局的影響 |
||||
備註 |
1.近代外交史實際命題可結合清末及中華民國外交史、西洋外交史二部分,亦可跨越前後分期擬訂相關之綜合性考題。 2.表列命題大綱為考試命題範圍之例示,惟實際試題並不完全以此為限,仍可命擬相關之綜合性試題。 |
|||
國際關係 |
命題要點 |
「國際關係與國際組織」一科時效性強,命題傾向於國際現象分析,因而考古題並不是很重要,惟仍有參考的價值。其重點大致可歸納如下: |
||
準備要點 |
1. 本科目之命題方向與國際現象習習相關,在掌握國際新聞走向的同時,應先建立對國際政治理論之基本概念,方能有所創見。 |
|||
近代外交史 |
命題要點 |
一、清末及中華民國外交史部分:1840-1991 年 |
||
準備要點 |
1.瞭解近代國際關係的演變歷程,掌握當代國際外交局勢 |
|||
如果你想了解有關公職考試等資訊、研究所升學,只要在下面填寫資料(http://www.tkbgo.com.tw/hurray.jsp?link=16159)就會有專人為您服務哦!